郑州市劳动用工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8:06:20   浏览:99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市劳动用工规定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劳动用工规定

政府令[2004]140号
《郑州市劳动用工规定》,业经2004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王文超

二○○四年十二月三日

郑州市劳动用工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良好的劳动用工秩序,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有用工行为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部队、民办非企业单位、外地驻郑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劳动用工的主管部门。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管理权限,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劳动用工工作。

第四条 发展改革、公安、人事、土地、工商行政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应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劳动用工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职工招用

第五条 用人单位招收职工,应遵循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

第六条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

第七条 用人单位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招工或者参加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招工,应当出示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或其他法人登记文件、经办人身份证件,公布招工简章。不得违背招工简章招工。用人单位通过其他途径招工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劳动者择业求职,应当持本人身份证、失业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到职业介绍机构办理登记手续,也可以直接联系用人单位求职。

第八条 用人单位刊登、播放或以其他形式发布招工广告,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规定,不得含有虚假内容,误导、欺骗求职者。

第九条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部队招收实行编制管理的工勤人员,应持有关部门下达的增人计划,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和社会保险等手续。

第十条 用人单位招工,应优先录用经过职业培训、专业对口、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在特殊工种岗位和国家规定应持证上岗的技术工种岗位就业。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工,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妇女的录用条件。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招收童工,不得在禁忌岗位使用未成年工。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工,有适宜残疾人就业岗位的,不得拒绝招收可以在该岗位工作的残疾人。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外地或农村人员就业,应当与本市人员就业同等对待。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工,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费用,不得扣押证明劳动者身份的证件。

第十五条 政策性安置人员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安置的其他人员,按照计划分配的,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录用职工后,应在一个月内携带被录用人员的资料,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并依照《郑州市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的规定,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录用职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档案或办理档案接续手续。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用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三章 职工流动

第十八条 在职职工需要重新求职的,可向职业介绍机构申请登记,职业介绍机构应为劳动者择业和流动提供服务。

第十九条 职工在同一城镇内,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调往企业或者在企业之间流动,不受所有制性质的限制,调动手续由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自行办理。

第二十条 职工跨市、县(市)流动或调入同一城镇内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调入单位应按规定到市、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关系和工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一条 职工因调出、调入解除或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不得向职工收取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随军、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出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办理手续,并不得以劳动合同未到期为由要求职工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三条 职工调入无档案管理能力的用人单位或因辞职等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暂时找不到工作的,职工档案可以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代为保存。

第四章 非全日制用工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用工。

前款所称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二十五条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应当载明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内容,但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二十六条 通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组织为其他单位、家庭或个人提供非全日制劳动的劳动者,由劳务派遣组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

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按小时计算,可以按小时、日、周或月为周期支付,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小时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省规定的当地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和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招工时向劳动者收取费用的;

(二)录用职工后未按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向职工收费的。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上岗就业,或者未按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由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按每招用一人处以5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在招工中弄虚作假的,由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的,由有管理权限的部门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履行劳动合同引发劳动争议,可以按照国家劳动争议处理规定申请仲裁。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六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郑州市劳动用工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
工作机构:
为了做好劳动保障系统《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对各司局1988年以来的政策性司发文进行了认真清理,决定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现将废止的政策性司发文目录予以公布,其中,带*号的文件将以我部办公厅的名义
重新印发。

废止的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目录
养老保险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关于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原“五·七” | | |
|1 | |劳险司函字〔1991〕3号 |1991.01.26|
| |家属连职工退休养老问题的复函 | | |
|--|--------------------------|--------------|----------|
|2 |关于日侨卢小松退休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1〕33号|1991.12.20|
|--|--------------------------|--------------|----------|
|3 |关于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待遇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3〕5号 |1993.01.18|
|--|--------------------------|--------------|----------|
|4 |关于对判刑人员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
|5 |关于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5〕13号|1995.04.25|
|--|--------------------------|--------------|----------|
| |关于对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 | | |
|6 | |劳险司函字〔1996〕22号|1996.06.25|
| |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遇到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对“关于原在部队服役期间从事过井下、高温、 | | |
|7 |有毒、有害身体健康等工种的转业、复员、 |劳险司函字〔1996〕26号|1996.08.20|
| |退休军人,其军龄可否折算工龄”的复函 | | |
|--|--------------------------|--------------|----------|
|8 |对北京市劳动局京劳险文〔1996〕102号请示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6〕33号|1996.11.12|
|--|--------------------------|--------------|----------|

| |关于对煤炭部财务劳资司《关于怎样具体界定离退 | | |
|9 | |劳险司函字〔1996〕34号|1996.11.13|
|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范围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对《对于如何正确执行劳部发〔1995〕262号通 | | |
|10|知的请示》及《关于原郑州市二七线路金具厂部 |劳险司函字〔1996〕40号|1996.12.18|
| |分退休职工要求逐月发放退休金的函》的复函 | | |
|--|--------------------------|--------------|----------|
|11|对《关于合同制职工退休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6〕39号|1996.12.25|
|--|--------------------------|--------------|----------|
| |关于职工被逮捕或免于刑事处分期间 | | |
|12| |劳险司函字〔1997〕2号 |1997.02.22|
| |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问题的复函 | | |
|--|--------------------------|--------------|----------|
| |关于对广东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 |
|13| |劳险司函字〔1997〕17号|1997.11.11|
| |统筹问题的处理意见的复函 | | |
---------------------------------------------------------
医疗、工伤保险部分
----------------------------------------------------------
|序 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1|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想》的意见 |劳险司函字〔1988〕7号 |1988.08.29|
|---|--------------------------|--------------|----------|
| 2|关于对“职工因工残废评定标准”的意见的函 |劳险司函字〔1988〕11号|1988.11.19|
|---|--------------------------|--------------|----------|
| 3|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与非因工死亡待遇界线划分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1〕22号|1991.07.30|
|---|--------------------------|--------------|----------|
| 4|关于患矽肺病职工退休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
| 5|关于研究解决工伤保险基金节余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5〕17号|1995.06.29|
|---|--------------------------|--------------|----------|
| |关于对处理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的职工在外派劳务 | | |
| 6| |劳险司函字〔1995〕29号|1995.12.15|
| |中因工死亡的赔偿金权益纠纷一案征求意见的复函 | | |
|---|--------------------------|--------------|----------|
| 7|关于工伤保险应实行属地原则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6〕21号|1996.06.15|
|---|--------------------------|--------------|----------|
| *8|关于重庆市劳动局《关于工伤认定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社医司函〔1998〕3号 |1998.12.30|
|---|--------------------------|--------------|----------|
| |关于对江西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 | |
| *9| |劳社医司函〔1999〕4号 |1999.04.20|
| |的复函 | | |
|---|--------------------------|--------------|----------|
| |关于对山东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 | |
|*10| |劳社医司函〔1999〕22号|1999.08.16|
| |的复函 | | |
|---|--------------------------|--------------|----------|
| |关于对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工伤待遇有关问题的请示》| | |
|*11| |劳社医司函〔1999〕23号|1999.08.31|
| |的复函 | | |
----------------------------------------------------------
培训就业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时间 |
|--|-------------------------|---------------|----------|
| |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 | | |
|*1| |劳培司字〔1997〕20号 |1997.04.30|
| |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补充通知 | | |
|--|-------------------------|---------------|----------|
| |关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学校毕业生 | | |
| 2| |劳社培就司函〔1998〕6号 |1998.07.23|
| |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事的复函 | | |
|--|-------------------------|---------------|----------|
| 3|关于加强对举办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培训班管理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8〕5号 |1998.09.24|
|--|-------------------------|---------------|----------|
| 4|关于对规范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社培就司函〔1998〕42号|1998.10.26|
|--|-------------------------|---------------|----------|
|*5|关于印发《劳动预备制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9〕63号|1999.09.20|
|--|-------------------------|---------------|----------|
| |关于对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对〈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 | |
| 6| |劳培司字〔1998〕20号 |1998.03.18|
| |中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关于确定组织民工有序流动重点监控地区和加强春运期间| | |
| 7| |劳社培就司发〔1999〕2号 |1999.01.15|
| |重点监控工作的通知 | | |
|--|-------------------------|---------------|----------|
| 8|关于就业经费核算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8〕20号|1998.11.09|
|--|-------------------------|---------------|----------|
| 9|关于劳务输出扶贫试点工作经费补贴办法的函 |劳就司字〔1996〕33号 |1996.06.07|
---------------------------------------------------------
农村社会保险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6-10)的| | |
|*1| |民社险函〔1992〕第1号 |1992.05.18|
| |通知 | | |
|--|----------------------------|--------------|----------|
| |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11-16)| | |
|*2| |民社险函〔1992〕第3号 |1992.08.08|
| |的通知 | | |
|--|----------------------------|--------------|----------|
|*3|关于退保金计算问题的意见 |民社险函〔1992〕第4号 |1992.08.08|
|--|----------------------------|--------------|----------|
|*4|关于印发缴费阶段标准单证明和操作流程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5号 |1993.04.19|
|--|----------------------------|--------------|----------|
|*5|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8号 |1993.06.05|
|--|----------------------------|--------------|----------|
|*6|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14号|1993.07.22|
|--|----------------------------|--------------|----------|
| |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阶段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 | |
|*7| |险标函〔1994〕第8号 |1994.05.05|
| |单证的通知 | | |
|--|----------------------------|--------------|----------|
| |关于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金计发办法》有关事宜的 | | |
|*8| |险标字〔1994〕第9号 |1994.07.20|
| |通知 | | |
|--|----------------------------|--------------|----------|
| |关于推广使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系统 | | |
|*9| |险技函〔1998〕3号 |1998.10.10|
| |(2.0版)”的通知 | | |
|--|----------------------------|--------------|----------|

| |对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有关 | | |
|10| |险基函〔1997〕2号 |1997.09.16|
| |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省、市建立与使用调剂金的 | | |
|11| |险基函〔1997〕6号 |1997.12.10|
| |请示》的函 | | |
|--|----------------------------|--------------|----------|
| |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关 | | |
|12| |险基函〔1997〕7号 |1997.12.10|
| |问题的请示》的函 | | |
|--|----------------------------|--------------|----------|
| |关于对云南省民政厅《关于能否将农村社会养老 | | |
|13| |险基函〔1997〕8号 |1997.12.29|
| |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紧急请示》的复函 | | |
-----------------------------------------------------------
劳动工资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1|对送回原单位进行劳动教养人员工资待遇的处理意见 |劳薪司函〔1991〕10号 |1991.11.14|
|--|--------------------------|---------------|----------|
| 2|关于改进实行五天半工作制后有关小时工资折算问题的复函|劳计司函字〔1994〕7号 |1994.03.17|
|--|--------------------------|---------------|----------|
| |关于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劳动合同鉴定 | | |
|*3| |劳关司函〔1995〕7号 |1995.03.22|
| |工作的函 | | |
|--|--------------------------|---------------|----------|
|*4|关于《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审核签章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综司函字〔1995〕6号 |1995.03.24|
|--|--------------------------|---------------|----------|
| |关于贯彻《关于改进完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办法的 | | |
|*5| |劳综司函字〔1995〕8号 |1995.05.08|
| |通知》实施意见的函 | | |
|--|--------------------------|---------------|----------|
|*6|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 |劳关司函〔1995〕25号 |1995.10.16|
|--|--------------------------|---------------|----------|
|*7|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当行政被告的通知 |劳社劳资司函〔1998〕2号 |1998.08.31|
|--|--------------------------|---------------|----------|
|*8|关于劳动合同鉴证问题的复函 |劳社劳资司函〔1998〕11号|1998.11.18|
----------------------------------------------------------



2000年1月31日

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影片管理规定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影片管理规定

广电总局

依据《电影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拍摄国产影片的活动,完善有关聘用制度,加强对电影制片业的管理,确保影片质量,特制定《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影片管理规定》,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

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影片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电影制片业的管理,规范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拍摄国产影片的活动,确保影片的质量,依据《电影管理条例》和有关电影法规,制订本规定。
一、 本规定所指的国产影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含儿童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专题片及各类中外合拍影片(不含协作摄制、委托摄制的影片)。
二、本规定所称境外主创人员,是指境外(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从事电影创作的导演、编剧、摄影、主要演员。
三、国产故事片原则上不得聘用境外导演,其他主创人员一般也应是我国境内公民。因题材、技术、角色等特殊需要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制片单位须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聘用;但主要演员中聘用境外的主角和主要配角均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中外合作摄制的故事片,其主创人员一般也应以我国境内公民为主。因题材、技术、角色等特殊需要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境内制片单位须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聘用;但主要演员中聘用境外的主角和主要配角一般均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五、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专题片,因特殊需要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参照本规定第三、四条规定执行。
六、制片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违反本规定聘用境外主创人员或未按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批准的要求擅自聘用人员的,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将依据有关电影法规进行处理。
七、本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国产故事片、合拍片主创人员构成的规定》同时废止。